- 基础概念:三角函数的和角公式
- 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
- 2.1 sinα+sinβ 的推导
- 2.2 sinα−sinβ 的推导
- 2.3 cosα+cosβ 的推导
- 2.4 cosα−cosβ 的推导
- 公式应用:从基础到进阶例题
- 3.1 数值计算:特殊角的和差化积
- 3.2 代数式化简:含变量角的和差化积
- 3.3 方程求解:利用和差化积分解因式
- 实际应用:从数学到物理的桥梁
- 4.1 物理中的“拍频现象”:声波叠加的秘密
- 4.2 微积分中的积分化简:乘积项的积分转化
- 4.3 信号处理:谐波分量的提取
- 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
- 5.1 公式记忆混淆:符号与系数的“陷阱”
- 5.2 角度代换错误:A 与 B 的设定技巧
- 5.3 与“积化和差”的区别:别搞反了!
- 进阶延伸:从三角函数到更广阔的领域
- 6.1 双曲函数的和差化积
- 6.2 复数视角下的和差化积:欧拉公式的连接
- FAQ:你可能想问的问题
- 总结
- 参考文献
1. 基础概念:三角函数的和角公式#
和差化积公式并非凭空而来,其推导依赖于我们已学过的三角函数和角公式。因此,在正式推导前,我们先回顾四个核心的和角与差角公式(请务必熟练掌握,它们是和差化积的“基石”):
正弦的和差公式#
sin(A+B)sin(A−B)=sinAcosB+cosAsinB=sinAcosB−cosAsinB(1-1)(1-2)
余弦的和差公式#
cos(A+B)cos(A−B)=cosAcosB−sinAsinB=cosAcosB+sinAsinB(1-3)(1-4)
关键思想:和差化积的本质是通过变量代换,将 sinα±sinβ 或 cosα±cosβ 转化为 sin(A±B)±sin(A∓B) 的形式,再利用上述和差公式展开、化简,最终得到“乘积”形式。
2. 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#
我们以 α 和 β 为两个任意角,目标是推导 sinα+sinβ、sinα−sinβ、cosα+cosβ、cosα−cosβ 的积形式。
核心代换技巧#
设:
A=2α+β,B=2α−β(2-1)
则可反解出:
α=A+B,β=A−B(2-2)
这一代换的巧妙之处在于:将两个角的“和差”转化为单个角 A、B 的“和差”,从而能直接套用公式 (1-1)~(1-4)。
2.1 sinα+sinβ 的推导#
将 α=A+B、β=A−B 代入 sinα+sinβ:
sinα+sinβ=sin(A+B)+sin(A−B)
根据公式 (1-1) 和 (1-2) 展开:
sin(A+B)+sin(A−B)=[sinAcosB+cosAsinB]+[sinAcosB−cosAsinB]
合并同类项:
sin(A+B)+sin(A−B)=2sinAcosB
再将 A=2α+β、B=2α−β 代回,得到:
sinα+sinβ=2sin(2α+β)cos(2α−β)(2-3)
2.2 sinα−sinβ 的推导#
类似地,sinα−sinβ=sin(A+B)−sin(A−B),展开:
sin(A+B)−sin(A−B)=[sinAcosB+cosAsinB]−[sinAcosB−cosAsinB]
合并同类项:
sin(A+B)−sin(A−B)=2cosAsinB
代回 A 和 B:
sinα−sinβ=2cos(2α+β)sin(2α−β)(2-4)
2.3 cosα+cosβ 的推导#
cosα+cosβ=cos(A+B)+cos(A−B),根据公式 (1-3) 和 (1-4) 展开:
cos(A+B)+cos(A−B)=[cosAcosB−sinAsinB]+[cosAcosB+sinAsinB]
合并同类项:
cos(A+B)+cos(A−B)=2cosAcosB
代回 A 和 B:
cosα+cosβ=2cos(2α+β)cos(2α−β)(2-5)
2.4 cosα−cosβ 的推导#
cosα−cosβ=cos(A+B)−cos(A−B),展开:
cos(A+B)−cos(A−B)=[cosAcosB−sinAsinB]−[cosAcosB+sinAsinB]
合并同类项:
cos(A+B)−cos(A−B)=−2sinAsinB
代回 A 和 B:
cosα−cosβ=−2sin(2α+β)sin(2α−β)(2-6)
推导总结:通过巧妙的变量代换 A=2α+β、B=2α−β,我们将三角函数的“和差”转化为“乘积”,得到了四个核心的和差化积公式。接下来,我们通过例题学习如何应用这些公式。
3. 公式应用:从基础到进阶例题#
3.1 数值计算:特殊角的和差化积#
例 1:计算 sin75∘+sin15∘ 的值。
分析:直接计算 sin75∘ 和 sin15∘ 再相加较繁琐,使用公式 (2-3) 可简化。
解:设 α=75∘,β=15∘,则:
2α+β=275∘+15∘=45∘,2α−β=275∘−15∘=30∘
代入公式 (2-3):
sin75∘+sin15∘=2sin45∘cos30∘
已知 sin45∘=22,cos30∘=23,则:
2×22×23=26
答案:26。
例 2:计算 cos105∘−cos15∘ 的值。
分析:使用公式 (2-6),注意公式中的负号。
解:设 α=105∘,β=15∘,则:
2α+β=60∘,2α−β=45∘
代入公式 (2-6):
cos105∘−cos15∘=−2sin60∘sin45∘
已知 sin60∘=23,sin45∘=22,则:
−2×23×22=−26
答案:−26。
3.2 代数式化简:含变量角的和差化积#
例 3:化简 sin3x+sinx。
分析:直接合并同类项无法化简,使用公式 (2-3),令 α=3x,β=x。
解:
sin3x+sinx=2sin(23x+x)cos(23x−x)=2sin2xcosx
答案:2sin2xcosx。
例 4:化简 cos5θ−cos3θ。
解:使用公式 (2-6),α=5θ,β=3θ:
cos5θ−cos3θ=−2sin(25θ+3θ)sin(25θ−3θ)=−2sin4θsinθ
答案:−2sin4θsinθ。
3.3 方程求解:利用和差化积分解因式#
例 5:解方程 sin2x+sinx=0,其中 x∈[0,2π)。
分析:方程左边是 sin2x+sinx,可通过和差化积转化为乘积形式,再令每个因式为 0 求解。
解:
- 对左边使用公式 (2-3):
sin2x+sinx=2sin(22x+x)cos(22x−x)=2sin(23x)cos(2x)
- 原方程化为:
2sin(23x)cos(2x)=0⟹sin(23x)=0或cos(2x)=0
- 求解 sin(23x)=0:
23x=kπ⟹x=32kπ,k∈Z
在 x∈[0,2π) 内,k=0,1,2,3 时:x=0,32π,34π,2π。
4. 求解 cos(2x)=0:
2x=2π+kπ⟹x=π+2kπ
在 x∈[0,2π) 内,k=0 时:x=π。
5. 综合所有解:x=0,32π,π,34π,2π。
答案:x=0,32π,π,34π,2π。
4. 实际应用:从数学到物理的桥梁#
4.1 物理中的“拍频现象”:声波叠加的秘密#
当两个频率相近的声波叠加时,我们会听到周期性的“强弱变化”,这种现象称为“拍频”。和差化积公式能完美解释其原理。
原理分析:
设两个声波的位移函数为:
y1=Asin(2πf1t),y2=Asin(2πf2t)
其中 f1、f2 为频率,A 为振幅,t 为时间。叠加后总位移:
y=y1+y2=A[sin(2πf1t)+sin(2πf2t)]
使用公式 (2-3) 得:
y=2Asin(2π2f1+f2t)cos(2π2f1−f2t)
- 括号内第一项 sin(2π2f1+f2t) 是“载波”,频率为 2f1+f2(平均频率);
- 第二项 cos(2π2f1−f2t) 是“调幅因子”,其绝对值 cos(2π2f1−f2t) 决定了振幅的变化频率,即“拍频”∣f1−f2∣。
结论:拍频现象的本质是声波叠加后的和差化积,振幅周期性变化的频率为两波频率之差。这就是为什么两根频率相近的琴弦同时振动时,会听到“嗡嗡”的拍音。
4.2 微积分中的积分化简:乘积项的积分转化#
在积分运算中,若被积函数是 sinmxsinnx 等乘积形式,可先通过“积化和差”转化为和差形式(和差化积的逆过程),但有时也需用和差化积将复杂和差转化为乘积后积分。
例 6:计算积分 ∫sin3xsinxdx。
分析:直接积分困难,可先用积化和差(或和差化积的逆)转化。这里我们用和差化积的“逆思路”:已知 cosα−cosβ=−2sin2α+βsin2α−β,则 sinAsinB=−21[cos(A+B)−cos(A−B)]。
解:
sin3xsinx=−21[cos(3x+x)−cos(3x−x)]=−21(cos4x−cos2x)
积分得:
∫sin3xsinxdx=−21∫(cos4x−cos2x)dx=−21(4sin4x−2sin2x)+C=−8sin4x+4sin2x+C
4.3 信号处理:谐波分量的提取#
在信号处理中,复杂信号往往是多个简谐波的叠加。通过和差化积,可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乘积项,从而提取关键谐波分量。例如,对信号 y(t)=sin100πt+sin102πt,用和差化积分解后,可清晰看到其由频率 101 Hz 的载波和频率 1 Hz 的调幅波组成,便于后续滤波或分析。
4. 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#
4.1 公式记忆混淆:符号与系数的“陷阱”#
四个公式中,最容易出错的是符号和系数。记住以下口诀可帮助区分:
- 正弦和(sinα+sinβ):2sin⋅cos(正余积);
- 正弦差(sinα−sinβ):2cos⋅sin(余正积);
- 余弦和(cosα+cosβ):2cos⋅cos(余余积);
- 余弦差(cosα−cosβ):−2sin⋅sin(负正正积)。
错误示例:将 cosα−cosβ 写成 2sin⋅sin(漏写负号),或 sinα−sinβ 写成 2sin⋅cos(顺序颠倒)。
4.2 角度代换错误:A 与 B 的设定技巧#
推导中需严格遵循 A=2α+β、B=2α−β,不可随意调换 α 和 β 的顺序(尤其是差公式)。例如,sinβ−sinα=−(sinα−sinβ)=−2cos(2α+β)sin(2α−β)。
4.3 与“积化和差”的区别:别搞反了!#
- 和差化积:将“和/差”(如 sinα+sinβ)转化为“乘积”(如 2sin⋅cos);
- 积化和差:将“乘积”(如 sinAcosB)转化为“和/差”(如 21[sin(A+B)+sin(A−B)])。
两者是互逆过程,应用场景不同:化简和差用前者,化简乘积用后者。
5. 进阶延伸:从三角函数到更广阔的领域#
5.1 双曲函数的和差化积#
双曲函数(如 sinhx、coshx)与三角函数有类似的和差公式,因此也存在和差化积公式。例如:
sinhα+sinhβ=2sinh(2α+β)cosh(2α−β)
推导方法与三角函数完全一致,利用 sinh(A+B)=sinhAcoshB+coshAsinhB 即可。
5.2 复数视角下的和差化积:欧拉公式的连接#
根据欧拉公式 eiθ=cosθ+isinθ,有:
eiα+eiβ=(cosα+cosβ)+i(sinα+sinβ)
等式左边可写为 ei2α+β(ei2α−β+e−i2α−β)=2ei2α+βcos(2α−β),取实部和虚部即得和差化积公式。这揭示了和差化积的复数本质——指数函数的乘积分解。
6. FAQ:你可能想问的问题#
Q1:和差化积公式只适用于正弦和余弦吗?正切、余切可以吗?
A1:正切和余切的和差化积公式较复杂,需先转化为正弦和余弦的比值,例如 tanα+tanβ=cosαcosβsin(α+β),一般不直接使用和差化积。
Q2:角度 α 和 β 必须是锐角吗?
A2:不必,公式对任意实数角 α、β 均成立,因为正弦和余弦是周期函数,变量代换 A=2α+β 对任意角度都有效。
Q3:计算器能直接算 sin75∘+sin15∘,为什么还要学和差化积?
A3:计算器只能算数值,而和差化积是代数化简工具,在解方程、证明恒等式、物理建模等需要符号运算的场景中必不可少(例如例 5 的方程求解,计算器无法直接给出所有解)。
7. 总结#
和差化积是三角函数中的核心恒等式,其本质是通过变量代换将“和差”转化为“乘积”,从而简化运算。本文从推导(依赖和角公式)、应用(数值计算、化简、解方程)、实际场景(物理拍频、信号处理)到进阶延伸(双曲函数、复数),系统梳理了和差化积的全貌。
关键要点:
- 四个核心公式及推导逻辑;
- 应用技巧:变量代换、符号记忆、方程分解;
- 实际价值:连接数学与物理、工程的桥梁。
掌握和差化积,不仅能提升三角函数运算能力,更能培养“化繁为简”的数学思维——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。
8. 参考文献#
[1] 人民教育出版社.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(A版)[M]. 北京:人民教育出版社,2019.
[2] 同济大学数学系. 高等数学(第七版)[M]. 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4.
[3] 费恩曼.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(第一卷)[M]. 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5.(拍频现象相关内容)
[4] Khan Academy. Trigonometric identities: sum and difference formulas [EB/OL]. https://www.khanacademy.or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