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引言:导数——描述变化的数学工具
- 导数的定义:从极限到直观理解
- 2.1 函数在某点的导数:极限定义
- 2.2 导函数与导数的几何意义
-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
- 3.1 常数函数:变化率为零
- 3.2 幂函数:(xn)′=nxn−1
- 3.3 指数函数:(ax)′=axlna 与 (ex)′=ex
- 3.4 对数函数:(logax)′=xlna1 与 (lnx)′=x1
- 3.5 三角函数:正弦、余弦与正切的导数
- 3.6 反三角函数:反正弦、反余弦与反正切的导数
- 函数求导的基本法则
- 4.1 和差法则:(u±v)′=u′±v′
- 4.2 乘积法则:(uv)′=u′v+uv′
- 4.3 商法则:(vu)′=v2u′v−uv′
- 4.4 链式法则:(f(g(x)))′=f′(g(x))⋅g′(x)
- 常见函数组合的导数计算
- 5.1 多项式函数的导数:幂函数与和差法则的结合
- 5.2 复合函数的导数:链式法则的灵活应用
- 5.3 含指数、对数与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
- 高阶导数:从变化率到变化率的变化率
- 6.1 定义与表示法
- 6.2 常见函数的高阶导数示例
- 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
- 导数公式的应用场景
- 8.1 物理学: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
- 8.2 优化问题:寻找函数的极值
- 8.3 经济学:边际分析与决策
- 总结与学习建议
- 参考文献
1. 引言:导数——描述变化的数学工具#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“变化”打交道:汽车行驶的速度(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)、气温的升降(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)、人口的增长(人口随时间的变化率)……这些“变化率”的精确描述,正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——导数(Derivative)所要解决的问题。
从数学本质上看,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处的“瞬时变化率”。它的提出,彻底改变了人类理解运动、变化和优化的方式,成为物理学、工程学、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基础工具。例如:
- 在物理学中,位移对时间的导数是速度,速度对时间的导数是加速度;
- 在经济学中,成本函数对产量的导数是边际成本,用于指导生产决策;
- 在工程优化中,通过导数为零的点(极值点)可以找到最优设计参数。
然而,若每次计算导数都依赖“极限定义”(即通过差商的极限推导),会极大降低效率。因此,数学家们总结出了一系列常用导数公式,涵盖了基本初等函数(常数、幂函数、指数函数、对数函数、三角函数、反三角函数)的导数,以及函数四则运算、复合运算的求导法则。掌握这些公式,能让我们快速、准确地计算各类函数的导数,为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基础。
本文将从导数的定义出发,系统梳理常用导数公式的推导过程、适用场景与典型例题,并结合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本质。无论你是初学微积分的学生,还是需要复习导数知识的从业者,这篇指南都能为你提供清晰的脉络和实用的技巧。
2. 导数的定义:从极限到直观理解#
在学习导数公式前,我们必须先明确导数的“源头”——极限定义。只有理解了导数的本质,才能真正掌握公式的意义,而非死记硬背。
2.1 函数在某点的导数:极限定义#
设函数 y=f(x) 在点 x0 的某邻域内有定义,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取得增量 Δx(即 x 从 x0 变为 x0+Δx)时,函数 y 相应地取得增量 Δy=f(x0+Δx)−f(x0)。若 Δx→0 时,Δy 与 Δx 的比值(即“平均变化率”)的极限存在,则称函数 f(x) 在 x0 处可导,该极限称为 f(x) 在 x0 处的导数,记作 f′(x0) 或 dxdyx=x0:
f′(x0)=Δx→0limΔxΔy=Δx→0limΔxf(x0+Δx)−f(x0)
若令 h=Δx,则上式也可写为:
f′(x0)=h→0limhf(x0+h)−f(x0)
2.2 导函数与导数的几何意义#
若函数 f(x) 在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,则对 I 内的任意 x,都对应一个确定的导数值 f′(x),此时 f′(x) 称为 f(x) 的导函数(简称导数)。
从几何角度看,函数 y=f(x) 在点 x0 处的导数 f′(x0),就是曲线 y=f(x) 在点 (x0,f(x0)) 处的切线斜率。例如:
- 若 f′(x0)>0,曲线在该点处“上升”(函数递增);
- 若 f′(x0)<0,曲线在该点处“下降”(函数递减);
- 若 f′(x0)=0,曲线在该点处切线水平(可能是极值点)。
注意:导数的存在性与函数的连续性密切相关:可导必连续,但连续不一定可导(例如 y=∣x∣ 在 x=0 处连续但不可导,因为左导数 −1 与右导数 1 不相等)。
3.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#
基本初等函数是指常数函数、幂函数、指数函数、对数函数、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。它们的导数公式是整个导数计算体系的基础,必须牢记。
3.1 常数函数的导数:(C)′=0#
公式:若 f(x)=C(C 为常数),则 f′(x)=0。
推导:根据导数定义,Δy=f(x+Δx)−f(x)=C−C=0,因此:
f′(x)=Δx→0limΔxΔy=Δx→0limΔx0=0
几何意义:常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,其斜率为 0,因此导数为 0(即“变化率为零”)。
例:(5)′=0,(π)′=0,(−3)′=0。
3.2 幂函数的导数:(xn)′=nxn−1#
公式:若 f(x)=xn(n 为常数,可为整数、分数或无理数),则 f′(x)=nxn−1。
推导(以 n 为正整数为例):利用二项式定理展开 (x+Δx)n:
(x+Δx)n=xn+nxn−1Δx+2n(n−1)xn−2(Δx)2+⋯+(Δx)n
则差商为:
ΔxΔy=Δx(x+Δx)n−xn=nxn−1+2n(n−1)xn−2Δx+⋯+(Δx)n−1
当 Δx→0 时,含 Δx 的项均趋于 0,因此:
f′(x)=Δx→0limΔxΔy=nxn−1
推广:该公式对任意实数 n 均成立(证明需用到对数求导法或复合函数求导,此处从略)。例如:
- n=21 时,(x1/2)′=21x−1/2=2x1(即 (x)′=2x1);
- n=−1 时,(x−1)′=−1⋅x−2=−x21(即 (x1)′=−x21)。
例:
- (x3)′=3x2;
- (x10)′=10x9;
- (x)′=(x1/2)′=21x−1/2=2x1;
- (x21)′=(x−2)′=−2x−3=−x32。
3.3 指数函数的导数:(ax)′=axlna 与 (ex)′=ex#
公式1:若 f(x)=ax(a>0,a=1,a 为常数),则 f′(x)=axlna。
公式2:若 f(x)=ex(e≈2.71828 为自然常数),则 f′(x)=ex。
推导(以 ax 为例):根据导数定义:
(ax)′=Δx→0limΔxax+Δx−ax=axΔx→0limΔxaΔx−1
令 t=aΔx−1,则 Δx=loga(1+t)=lnaln(1+t),且当 Δx→0 时,t→0。因此:
Δx→0limΔxaΔx−1=t→0limln(1+t)tlna=lna⋅t→0limln(1+t)1/t1=lna⋅lne1=lna
(注:limt→0(1+t)1/t=e)
故 (ax)′=axlna。当 a=e 时,lne=1,因此 (ex)′=ex。
几何意义:ex 是唯一的“导数等于自身”的函数,其图像在任意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的函数值(例如,在 x=0 处,e0=1,切线斜率为 1)。
例:
- (2x)′=2xln2;
- (10x)′=10xln10;
- (e2x)′:此处需结合后续“链式法则”,结果为 2e2x(先记结论,后文详解)。
3.4 对数函数的导数:(logax)′=xlna1 与 (lnx)′=x1#
公式1:若 f(x)=logax(a>0,a=1,x>0),则 f′(x)=xlna1。
公式2:若 f(x)=lnx(自然对数,以 e 为底),则 f′(x)=x1。
推导(以 logax 为例):利用导数定义:
(logax)′=Δx→0limΔxloga(x+Δx)−logax=Δx→0limΔx1loga(1+xΔx)
令 t=xΔx,则 Δx=xt,当 Δx→0 时,t→0。因此:
(logax)′=t→0limxt1loga(1+t)=x1t→0limtlnaln(1+t)=xlna1t→0limln(1+t)1/t=xlna1
(注:limt→0(1+t)1/t=e,故 ln(1+t)1/t→lne=1)
当 a=e 时,lna=1,因此 (lnx)′=x1。
例:
- (log2x)′=xln21;
- (ln(3x))′:结合链式法则,结果为 3x1⋅3=x1(与 lnx 导数相同,因 ln(3x)=ln3+lnx,常数项导数为 0)。
3.5 三角函数的导数#
三角函数的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点,需注意符号和公式的对应关系。
3.5.1 正弦函数:(sinx)′=cosx#
推导:利用导数定义和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:
(sinx)′=Δx→0limΔxsin(x+Δx)−sinx=Δx→0limΔxsinxcosΔx+cosxsinΔx−sinx
拆分后得:
=sinxΔx→0limΔxcosΔx−1+cosxΔx→0limΔxsinΔx
由重要极限:limΔx→0ΔxsinΔx=1,limΔx→0ΔxcosΔx−1=0(分子等价于 −2(Δx)2),因此:
(sinx)′=sinx⋅0+cosx⋅1=cosx
3.5.2 余弦函数:(cosx)′=−sinx#
推导:类似正弦函数,利用和差公式 cos(x+Δx)=cosxcosΔx−sinxsinΔx:
(cosx)′=Δx→0limΔxcos(x+Δx)−cosx=Δx→0limΔxcosx(cosΔx−1)−sinxsinΔx
代入重要极限:
=cosx⋅0−sinx⋅1=−sinx
3.5.3 正切函数:(tanx)′=sec2x#
推导:tanx=cosxsinx,利用后文“商法则”:
(tanx)′=(cosxsinx)′=cos2x(sinx)′cosx−sinx(cosx)′=cos2xcosx⋅cosx−sinx(−sinx)=cos2xcos2x+sin2x=cos2x1=sec2x
(注:secx=cosx1,即正割函数)
3.5.4 余切函数:(cotx)′=−csc2x#
推导:cotx=sinxcosx,由商法则:
(cotx)′=(sinxcosx)′=sin2x(cosx)′sinx−cosx(sinx)′=sin2x(−sinx)sinx−cosxcosx=−sin2xsin2x+cos2x=−sin2x1=−csc2x
(注:cscx=sinx1,即余割函数)
三角函数导数总结:
函数 | 导数公式 |
---|
sinx | cosx |
cosx | −sinx |
tanx | sec2x |
cotx | −csc2x |
secx | secxtanx |
cscx | −cscxcotx |
例:求 (secx)′。
解:secx=cosx1=(cosx)−1,利用幂函数导数公式和链式法则:
(secx)′=−1⋅(cosx)−2⋅(−sinx)=cos2xsinx=secxtanx
3.6 反三角函数的导数#
反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反函数,其导数可通过“隐函数求导法”推导。
3.6.1 反正弦函数:(arcsinx)′=1−x21(∣x∣<1)#
推导:令 y=arcsinx,则 x=siny,且 y∈[−2π,2π](反正弦函数的值域)。两边对 x 求导:
dxd(x)=dxd(siny)⟹1=cosy⋅dxdy⟹dxdy=cosy1
因 y∈[−2π,2π],cosy≥0,故 cosy=1−sin2y=1−x2,因此:
(arcsinx)′=1−x21
3.6.2 反余弦函数:(arccosx)′=−1−x21(∣x∣<1)#
推导:类似反正弦函数,令 y=arccosx,则 x=cosy,y∈[0,π]。两边求导:
1=−siny⋅dxdy⟹dxdy=−siny1
因 y∈[0,π],siny≥0,siny=1−cos2y=1−x2,故:
(arccosx)′=−1−x21
3.6.3 反正切函数:(arctanx)′=1+x21#
推导:令 y=arctanx,则 x=tany,y∈(−2π,2π)。两边求导:
1=sec2y⋅dxdy⟹dxdy=sec2y1=1+tan2y1=1+x21
(注:sec2y=1+tan2y)
反三角函数导数总结:
函数 | 导数公式 | 定义域 |
---|
arcsinx | 1−x21 | (−1,1) |
arccosx | −1−x21 | (−1,1) |
arctanx | 1+x21 | (−∞,+∞) |
例:(arcsin2x)′(需结合链式法则):
(arcsin2x)′=1−(2x)21⋅(2x)′=1−4x22
4. 函数求导的基本法则#
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往往不是单一的基本初等函数,而是通过四则运算(加、减、乘、除)或复合运算(如 esinx、ln(x2+1))得到的“复合函数”。因此,除了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,还需掌握函数运算的求导法则。
4.1 和差法则:(u±v)′=u′±v′#
法则:两个函数的和(或差)的导数,等于它们的导数的和(或差)。
推广:对有限个函数的和差,法则仍成立:(u1±u2±⋯±un)′=u1′±u2′±⋯±un′。
推导:利用导数定义:
(u+v)′=Δx→0limΔx[u(x+Δx)+v(x+Δx)]−[u(x)+v(x)]=Δx→0lim(Δxu(x+Δx)−u(x)+Δxv(x+Δx)−v(x))=u′+v′
差法则可类似推导。
例:求 f(x)=x3+sinx−2x 的导数。
解:f′(x)=(x3)′+(sinx)′−(2x)′=3x2+cosx−2xln2。
4.2 乘积法则:(uv)′=u′v+uv′#
法则:两个函数乘积的导数,等于第一个函数的导数乘第二个函数,加上第一个函数乘第二个函数的导数。
记忆口诀:前导后不导,后导前不导,两者相加。
推导:利用导数定义和“加一项减一项”的技巧:
(uv)′=Δx→0limΔxu(x+Δx)v(x+Δx)−u(x)v(x)=Δx→0limΔxu(x+Δx)v(x+Δx)−u(x)v(x+Δx)+u(x)v(x+Δx)−u(x)v(x)
拆分后得:
=Δx→0lim[v(x+Δx)Δxu(x+Δx)−u(x)+u(x)Δxv(x+Δx)−v(x)]=u′v+uv′
(注:因 v(x) 可导必连续,故 limΔx→0v(x+Δx)=v(x))
例:求 f(x)=x2cosx 的导数。
解:令 u=x2,v=cosx,则 u′=2x,v′=−sinx,由乘积法则:
f′(x)=u′v+uv′=2x⋅cosx+x2⋅(−sinx)=2xcosx−x2sinx
4.3 商法则:(vu)′=v2u′v−uv′(v=0)#
法则:两个函数商的导数,等于分子的导数乘分母,减去分子乘分母的导数,再除以分母的平方。
记忆口诀:(上导下不导 - 下导上不导)除以(下平方)。
推导:利用乘积法则和幂函数导数公式。令 f(x)=vu=uv−1,则:
f′(x)=u′v−1+u⋅(−1)v−2v′=vu′−v2uv′=v2u′v−uv′
例:求 f(x)=sinxx 的导数(sinx=0)。
解:令 u=x,v=sinx,则 u′=1,v′=cosx,由商法则:
f′(x)=v2u′v−uv′=sin2x1⋅sinx−x⋅cosx=sin2xsinx−xcosx
4.4 链式法则:(f(g(x)))′=f′(g(x))⋅g′(x)#
法则:复合函数 y=f(g(x)) 的导数,等于外层函数 f 对中间变量 u=g(x) 的导数,乘以内层函数 g 对自变量 x 的导数。
意义:链式法则是处理“多层函数嵌套”的核心工具。例如 y=esin(x2) 可视为 y=eu,u=sinv,v=x2 的复合,其导数需逐层求导并相乘。
推导:设 y=f(u),u=g(x),则当 x 有增量 Δx 时,u 有增量 Δu=g(x+Δx)−g(x),y 有增量 Δy=f(u+Δu)−f(u)。若 Δu=0,则:
ΔxΔy=ΔuΔy⋅ΔxΔu
当 Δx→0 时,Δu→0(因 g(x) 连续),取极限得:
dxdy=dudy⋅dxdu⟹(f(g(x)))′=f′(g(x))⋅g′(x)
(注:若 Δu=0,需单独讨论,但结论仍成立)
例1:求 f(x)=sin(x2) 的导数。
解:令 u=x2,则 f(x)=sinu,由链式法则:
f′(x)=(sinu)′⋅u′=cosu⋅2x=2xcos(x2)
例2:求 f(x)=etanx 的导数。
解:令 u=tanx,则 f(x)=eu,由链式法则:
f′(x)=(eu)′⋅u′=eu⋅sec2x=etanxsec2x
例3:求 f(x)=ln(sin(2x)) 的导数(多层复合)。
解:令 v=2x,u=sinv,f(x)=lnu,则:
f′(x)=(lnu)′⋅u′⋅v′=u1⋅cosv⋅2=sin(2x)2cos(2x)=2cot(2x)
5. 常见函数组合的导数计算#
掌握了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后,我们可以处理更复杂的函数组合,如多项式、含指数/对数/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等。
5.1 多项式函数的导数#
多项式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P(x)=anxn+an−1xn−1+⋯+a1x+a0,其导数可通过“和差法则”与“幂函数导数公式”直接计算:
P′(x)=nanxn−1+(n−1)an−1xn−2+⋯+a1
例:求 P(x)=3x4−2x3+5x2−7x+1 的导数。
解:
P′(x)=3⋅4x3−2⋅3x2+5⋅2x−7⋅1+0=12x3−6x2+10x−7
5.2 含指数、对数与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#
这类函数是微积分中的常见形式,需灵活运用链式法则。
例1:f(x)=e−x2(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复合)
解:f′(x)=e−x2⋅(−2x)=−2xe−x2
例2:f(x)=log2(x2+1)(对数函数与多项式复合)
解:f′(x)=(x2+1)ln21⋅2x=(x2+1)ln22x
例3:f(x)=sin2x(三角函数的幂函数复合,即 (sinx)2)
解:f′(x)=2sinx⋅(sinx)′=2sinxcosx=sin2x
5.3 分式函数的导数#
分式函数可通过“商法则”或“负指数幂 + 链式法则”求解。
例:求 f(x)=x−2x2+1 的导数(x=2)。
解(商法则):令 u=x2+1,v=x−2,则 u′=2x,v′=1,
f′(x)=v2u′v−uv′=(x−2)22x(x−2)−(x2+1)⋅1=(x−2)22x2−4x−x2−1=(x−2)2x2−4x−1
6. 高阶导数:从变化率到变化率的变化率#
我们之前讨论的导数(f′(x))称为“一阶导数”,表示函数的变化率。若对一阶导数再求导,可得到“二阶导数”(f′′(x)),表示“变化率的变化率”。以此类推,可定义高阶导数。
6.1 定义与表示法#
- 二阶导数:f′′(x)=(f′(x))′,记作 f′′(x)、dx2d2y 或 y′′;
- n 阶导数:f(n)(x)=(f(n−1)(x))′,记作 f(n)(x)、dxndny 或 y(n)。
物理意义:若 s(t) 表示位移函数,则:
- s′(t)=v(t)(速度,一阶导数);
- s′′(t)=v′(t)=a(t)(加速度,二阶导数);
- s′′′(t)=a′(t)(加加速度,三阶导数)。
6.2 常见函数的高阶导数示例#
例1:多项式函数的高阶导数。
设 f(x)=x3,则:
- f′(x)=3x2;
- f′′(x)=6x;
- f′′′(x)=6;
- f(4)(x)=0(四阶及以上导数均为 0)。
例2:正弦函数的高阶导数(周期性)。
f(x)=sinx,则:
- f′(x)=cosx;
- f′′(x)=−sinx;
- f′′′(x)=−cosx;
- f(4)(x)=sinx=f(x),周期为 4。
7. 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#
在导数计算中,以下错误需特别注意:
-
忘记链式法则:对复合函数求导时,务必乘以中间变量的导数。
错误示例:(sin2x)′=cos2x(正确:2cos2x)。
-
乘积法则与商法则混淆:商法则分子是“u′v−uv′”,而非“uv′−u′v”。
错误示例:(vu)′=v2uv′−u′v(正确:分子应为 u′v−uv′)。
-
三角函数导数符号错误:(cosx)′=−sinx(带负号),(cotx)′=−csc2x(带负号)。
错误示例:(cosx)′=sinx(正确:−sinx)。
-
幂函数与指数函数混淆:(xn)′=nxn−1(幂函数,底数为变量),(ax)′=axlna(指数函数,指数为变量)。
错误示例:(2x)′=x2x−1(正确:2xln2)。
-
对数函数导数遗漏分母:(lnx)′=x1(非 1 或 x)。
错误示例:(lnx)′=1(正确:x1)。
8. 导数公式的应用场景#
导数公式的应用贯穿于科学与工程的各个领域,以下是几个典型场景:
8.1 物理学: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#
例:一物体做直线运动,位移函数为 s(t)=t3−6t2+9t+2(单位:米,t 单位:秒),求 t=2 秒时的速度和加速度。
解:
- 速度 v(t)=s′(t)=3t2−12t+9;
- 加速度 a(t)=v′(t)=6t−12;
- 当 t=2 时,v(2)=3(2)2−12(2)+9=12−24+9=−3 m/s(负号表示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),a(2)=6(2)−12=0 m/s²。
8.2 优化问题:寻找函数的极值#
通过导数为零的点(驻点)和导数不存在的点,可寻找函数的极值。
例:求函数 f(x)=x3−3x2+1 的极值。
解:
- 求导:f′(x)=3x2−6x=3x(x−2);
- 令 f′(x)=0,得驻点 x=0 或 x=2;
- 判断极值:
- 当 x<0 时,f′(x)>0;0<x<2 时,f′(x)<0,故 x=0 为极大值点,f(0)=1;
- 当 x>2 时,f′(x)>0,故 x=2 为极小值点,f(2)=−3。
8.3 经济学:边际分析与决策#
在经济学中,“边际”概念本质上是导数。例如,边际成本 MC(x)=C′(x),表示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额外成本。
例:某产品的成本函数为 C(x)=2x2+5x+100(x 为产量,单位:千件;C(x) 单位:万元),求产量为 10 千件时的边际成本。
解:边际成本 MC(x)=C′(x)=4x+5,当 x=10 时,MC(10)=4×10+5=45 万元/千件,即多生产 1 千件产品需额外投入 45 万元。
9. 总结与学习建议#
常用导数公式是微积分的“基石”,其核心包括:
- 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:需牢记常数、幂函数、指数、对数、三角函数、反三角函数的导数;
- 求导法则:和差、乘积、商、链式法则,尤其是链式法则对复合函数的处理;
- 应用技巧:结合具体函数类型选择合适公式,通过多练习熟悉“公式组合”(如多项式用和差+幂函数,复合函数用链式法则)。
学习建议:
- 理解推导:不要死记硬背公式,通过极限定义或隐函数求导理解公式来源(如 (sinx)′=cosx 的推导);
- 多做练习:从简单函数(多项式、单一三角函数)到复杂复合函数(如 esin(x2))逐步过渡;
- 错题整理:记录易混淆的公式(如 cosx 与 sinx 的导数符号)和漏用链式法则的情况;
- 结合几何与物理意义:通过图像切线斜率、速度加速度等直观理解导数的本质。
10. 参考文献#
[1] 同济大学数学系. 高等数学(第七版)[M]. 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4.
[2]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. 数学分析(第四版)[M]. 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.
[3] Stewart, J. Calculus: Early Transcendentals (8th Edition)[M]. Cengage Learning, 2015.
[4] 张筑生. 数学分析新讲(第一册)[M]. 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0.